復試被稱為考研路上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考生們可千萬不要小看這“最后一公里”,如果復試不合格,初試再牛也會不被錄取。因此,考生要減少在復試中的失誤,確保自己被順利錄取。
很多學生在第一年考研失敗后,選擇來年再戰,甚至三戰四戰,直到能夠被錄取。在很多人眼中,往屆考生更有經驗,提高初試成績,上岸的幾率會更大。但事實上,很多往屆考生即使初試成績略高,也很容易在復試中被刷下來。在考研復試中有這樣一個“潛規則”,研究生導師更偏愛應屆考生,這到底是真是假?為何會有這種說法?過來人說出實話
考研復試,研究生導師為何更偏愛應屆考生?真實原因不容忽視
復試時,研究生導師確實會優先考慮應屆生,這不能說明考研復試不公平,而是研究生導師經過綜合考量。
在大家直觀印象里,應屆考生和往屆考生的區別,只有時間而已,往屆考生擁有多一年或幾年的復試時間。而在研究生導師眼里,就不僅僅是時間問題,更多的是代表往屆考生在多出的時間有哪些長進。
應屆考生就像一個標準,初試過年,復試合格就可以被錄取,可是往屆考生準備的時間較長,對專業的理解應該更加深刻,不僅初試的成績要有所提供,對專業的理解也要更有深度,這也是往屆考生在復試中的劣勢。
研究生導師對應屆考生和往屆考生的考查標準就不太一樣,提的問題也會略帶差異,比如應屆考生的問題更偏于知識類問題,往屆考生更多的是應用類問題。正是因為考核標準的差異,使得研究生導師相比于初試成績略高的往屆考生,更偏愛初試成績略低的應屆考生。
相信很多學生會產生這樣的疑問,既然往屆考生在復試中處于劣勢,那么,如果第一次考研失利,還有必要二戰三戰嗎?這就要看學生的信念有多強,事物都有兩面性,有些時候看起來處于劣勢,但只要足夠努力,從深層次看問題,就會發現劣勢也會轉變成為機會。
往屆考生的劣勢也可以轉變為機會
之前提到往屆考生在復試中的劣勢是,研究生導師考核標準的差異,想要抹平這個差異,往屆考生就要做利用多出來的備考時間到更深入了解專業知識,與社會實踐聯系到一起。
應屆考生需要邊備考研究生,邊準備畢業事宜,而往屆考生只需要全心全意準備考研這一件事,那么,為何還有很多往屆考生失敗?歸根結底就是沒有充分利用時間,把時間浪費在調整心態,放松心情上。雖然看起來是多備考了很多時間,可是真正有效利用的時間沒有多少。
所以,往屆考生要避免浪費時間,專注于提升初試成績的同時,還要多留出時間準備復試,對專業知識進行深入剖析,讓有研究生導師看到你的態度。這樣往屆考生的劣勢也就轉變成了機會,進而上演成功“逆襲”的好戲。
復試合格概率,重點還是要看考生本人
不管是應屆考生還是往屆考生,想要復試合格,還是要看考生本人,只要你足夠優秀,這些“潛規則”將變得微不足道。
能力和實力才是硬道理,在實力方面,能夠通過考研初試,進入復試的考生,都具備一定的專業實力,而能力方面,研究生導師主要看重考生的實戰經驗和科研能力。
研究生導師都非常忙碌,尤其是熱門導師,因此,很多研究生導師都希望能夠找到學習能力強,直接就能上手“干活”的考生,如果考生在復試時,表示出實踐經驗不足,啥也不會,自然很難得到導師的重視??忌屪约撼蔀橛心芰Φ娜?,這樣在復試時,研究生導師才會對你更加青睞。
在復試中,有實力和有能力還不夠,考生還要做到有修為。最基本的就是表現出尊師重道,展現出自己的品質。但也有把握好“尺度”,不要說些虛話套話,注意措辭,對問題有自己的想法,就大膽地說出來,保證有理有據,對問題不是很清楚,就表明之后會繼續學習,謝謝導師的提點,用不卑不亢的態度回答問題,向導師展現你到底有多優秀。這樣的復試過程,讓雙方都會感到很舒服。
總而言之,往屆考生和應屆考生在復試中有優劣勢,尤其是往屆考生劣勢更多一些,不過是要往屆考生能夠充分利用時間,突破自己,劣勢也可以變成優勢。說到底考生在復試結果,還是取決于考生的實力、能力和修為。希望往屆考生和應屆考生都認真準備復試,在導師面前展現出自己的最佳風采。